inode是一个重要概念,是理解Unix/Linux文件系统和硬盘储存的基础。 我觉得,理解inode,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操作水平,还有助于体会Unix设计哲学,即如何把底层的复杂性抽象成一个简单概念,从而大大简化用户接口。 下面就是我的inode学
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和发布,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,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持续集成(Continuous integration,简称CI)。 本文简要介绍持续集成的概念和做法。 一、概念 持续集成指的是,频繁地(一天多次)将代码集成到主干。 它的好处主
SSH是每一台Linux电脑的标准配置。 随着Linux设备从电脑逐渐扩展到手机、外设和家用电器,SSH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。不仅程序员离不开它,很多普通用户也每天使用。 SSH具备多种功能,可以用于很多场合。有些事情,没有它就是办不成。本
我每天使用 Git ,但是很多命令记不住。 一般来说,日常使用只要记住下图6个命令,就可以了。但是熟练使用,恐怕要记住60~100个命令。 下面是我整理的常用 Git 命令清单。几个专用名词的译名如下。 Workspace:工作区 Index / Stage:暂
接着前一次的文章,继续介绍SSH的用法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SSH原理与运用(二):远程操作与端口转发 作者:期权记 (Image credit: Tony Narlock) 七、远程操作 SSH不仅可以用于远程主机登录,还可以直接在远程
Git 作为一个源码管理系统,不可避免涉及到多人协作。 协作必须有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,让大家有效地合作,使得项目井井有条地发展下去。"工作流程"在英语里,叫做"workflow"或者"flow",原意是水流,比喻项目像水流那样,顺畅、自然地向
Unix(包含Linux)的初学者,常常会很困惑,不明白目录结构的含义何在。 举例来说,根目录下面有一个子目录/bin,用于存放二进制程序。但是,/usr子目录下面还有/usr/bin,以及/usr/local/bin,也用于存放二进制程序;某些系统甚至还有/o
最近,有一篇文章正在疯传。 它是上个月,Maciej Ceglowski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演讲,名为《网站的肥胖症危机》(文本,视频),反思了互联网开发的现状。 该文非常值得一读,Hacker News排行榜高居榜首,得到了1000多人的推荐。 下面就是我
诞生50多年之后,函数式编程(functional programming)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。 不仅最古老的函数式语言Lisp重获青春,而且新的函数式语言层出不穷,比如Erlang、clojure、Scala、F#等等。目前最当红的Python、Ruby、Javascript,对函
Git 每次提交代码,都要写 Commit message(提交说明),否则就不允许提交。 $ git commit -m "hello world" 上面代码的-m参数,就是用来指定 commit mesage 的。 如果一行不够,可以只执行git commit,就会跳出文本编辑器,让你写多行